第258章 文院的变化-《大唐龙牙》
第(2/3)页
你说我们教书育人是为了什么呢?除了实现理想还不是为了大唐?以前年轻,总以为朝堂是个粪坑,清清白白的学问人进去了也会变臭。
现在老了,也看明白了,你带兵出征,本就是替我们守护家园,这个时候再对你多要求什么,那可就是强人所难了。”
两个人走到一排木屋前,木屋里有很多的小吏抱着白纸或者书籍跑来跑去。
“老夫觉得印书机还是设立到文院比较便利,年前让太子跟皇帝说了下,没想到陛下直接就同意了。如今朝廷的天下藏书楼火爆的很,再加上陛下的命令,不少藏书之家都把古籍送到了天下藏书楼。老夫嫌长安路远,打算在咱们文院也弄一个藏书楼,你觉得怎么样?”
冷锋点了点头:“当然可以,学问大道千百条,不是学一家之言就能成材的,学子们识字都过关了,怎么也得有书看才行。”
两个人继续往前走,走到文院的西墙时,冷锋笑了出来。
原本高大的西墙上开了一个小门,门外的大片荒草地被开垦成了菜地,好多学子都在里面给菜浇水。
“上回送柴禾的事件过去以后,没多久那些家长又闹妖了,居然有挑着担子往咱们这送大白菜的,说冬日菜贵,文院难免破费,他家储存了不少,就给咱们送点过来。
老夫考虑许久,才决定开辟这一片菜地,课下时间,就带着这些孩子种菜,锻炼身体,原本的买菜钱分给学子当辛苦费补贴家里,两全其美嘛。”
文院的变化很大,韩崇文带着冷锋来回看就是为了给他展示一下。
两人逛到了中午,就是冷锋也不得不说老先生对文院做出的调整,都是合情合理的。
文院里没有“教工食堂”一说,向来是学子们吃什么,先生们吃什么。
俩人一人打了一份饭后,挤到了于焕之和姚思廉两位老先生的饭桌上。
姚思廉现在活的逍遥快活,以前他都是一个人窝在家里编篡史书,现在有这么多老友,遇到一些存在争议的事情,还能讨论讨论,争取写出来的不要太偏离历史轨迹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