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今日前来,只为求证殿试当日,关于状元文章之事。” 周文渊闻言,脸上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,有痛心,有无奈,更有一丝压抑的愤怒。 他长长叹了口气,示意李平安坐下,又让老苍头出去守在门外。 “李先生,你……你这又是何苦?” 周文渊的声音带着疲惫: “事情已然如此,赵高势大,陛下心意已决,你如今自身难保,何必再执着于一个虚名?” “非为虚名。” 李平安目光灼灼,直视周文渊: “只为‘公道’二字,为我那蒙冤受屈,如今身陷囹圄,甚至要被送去和亲的孙女,讨一个说法!” 听到“和亲”二字,周文渊握着茶杯的手微微一抖,茶水溅出几滴。他沉默良久,才缓缓道: “那日殿试……老夫确实在场。” “那份策论……惊才绝艳,尤其是其中针对匈奴之策,高屋建瓴,绝非寻常闺阁笔墨所能及。老夫……当时便极力推崇,列为第一。” 他的声音低沉下去,带着深深的无力感: “然而……糊名拆封,名字却是赵滢。老夫当时便觉有异,曾提出质疑,要求核对笔迹原件。但……但赵无庸以‘流程已毕,原件封存,不可轻动’为由阻挠,更有上官相(女相上官蓉儿)等人从中转圜,言赵滢乃左相之女,家学渊源,或有超常发挥亦未可知……陛下……陛下最终拍板,定了赵滢为状元。” 周文渊抬起头,眼中满是愧色: “老夫人微言轻,势单力薄……未能坚持到底,致使明珠蒙尘,如今想来,愧对圣人教诲,更愧对……那真正有才学的学子。” 李平安心中波澜涌动,周文渊的亲口证实,比任何旁证都更有力!他追问道: “大学士可能出面作证?指认当日调换试卷之蹊跷?” 周文渊却苦涩地摇了摇头,面露难色: “出面作证?谈何容易……老夫并无赵无庸直接调换试卷的实证,一切仅是怀疑。若贸然出面,非但无法替令孙女洗刷冤屈,恐怕立刻便会招致赵高报复,自身难保。更何况……陛下她……” 他没有说下去,但意思已然明了。女帝绝不会允许有人翻案,否定她亲自定下的状元。 书房内陷入沉寂,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,仿佛又被冰冷的现实浇熄了一半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