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说罢,王夫人拿出佛珠,又摆上木鱼,开始诵佛念经。 王熙凤和林之孝家的出来了。 俩人对视一眼,都从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丝又无奈又可笑的意味。 只得相视一笑。 俩人拿着账本,到了账房,仔细商量起来。 什么宫里送礼,什么需要马车。 不过就是又不给银子,也不备马车,让贾环自己去考试罢了。 绕了这么大一个弯子,不就是想给人下绊子? 只是二人心中都明白,却绝对不能说出来。 俩人也不是第一天在一起办事了,心里清楚,很快也就商议妥当。 ----------------- 其说贾环在王熙凤手下的带领下,到县学一点功夫都不费,就填写完了保单。 那县衙礼房的侍官和门房,看见贾环分别在父亲、祖父、曾祖上写上贾政、贾代善、贾源的名字。 一个个吃惊的张大了嘴巴。 “公,公子,令尊是工部贾大人?” “正是。” “快给公子上茶!” 门房连忙安排人请贾环进内院,陪同坐下喝茶。 那侍官不多时赶紧进来。 贾环起身行礼。 侍官让道:“世侄,不必如此,我等和贾大人都是故交,苦于案牍,少了拜访,还请公子替我等问好。” 贾环客套道:“家父也时常念叨,只怕耽误各位大人公务。” 侍官连忙道:“公子请。” “大人请。” 侍官见贾环礼节完毕,人情通达,没有这个年纪该有的生涩之感。 他脑子转了一转,便推测出这贾环应该是庶出的。 几人一番客套之后,侍官试探道:“谁人不知贾府玉枝宝树,子弟皆是人中龙凤。世侄若取功名,何苦从这县试开始? 以世侄才气,入国子监岂非易如反掌?从监生直考乡试不好么?” 贾环没有立刻回答,拿起茶杯,喝了一口茶。 他有些为难,院内的事情,是不能拿到外面去说的。 他又得解释,又得维护贾府的面子。 心思流转,脑子里已经想好了怎么说。 缓缓的放下茶杯:“家父教训,寒门取仕,自然从头开始。童试尚且不过,监生又有何用?” “贾府家风果然名不虚传,我等佩服。” 侍官身后的门房们也跟着点头。 又闲聊几句后,贾环见差不多了,起身拜别道:“家中尚有事情,环在此别过。” 众人也知道考试避嫌的道理,一个个起身道:“世侄慢走。一定要好好准备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