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六十六章 分家-《我自红楼来》
第(2/3)页
探春挽起袖子,露出两截白生生的小臂,啐道:「好你个宝丫头,敢来寻我的开心,我是林嫂子的恶小姑子,也是你的恶小姑子,等你进了门,我就住到东府去,一天到晚的欺负你!」
二女闹了一会儿,薛宝钗告辞离开,待她远去后,探春请求道:「林嫂子,我今晚想和你一起歇息,好不好?」
林黛玉先在她的鼻尖上刮了刮,又揉了揉她的头顶,探春闭上眼睛,把面前人当做贾瑜,想起那道亲切的身影,她不由得神情落寞,满心苦涩。
薛宝钗能看得出来,林黛玉自然也能看得出来探春对贾瑜那异样的情感,她不好挑破,也不好点拨,哪个女孩子不怀春呢,只是在正确的时间却遇上了错误的人,她坚信贾瑜的操守,断不会去做那种罔顾人伦的恶事。
「好,就在你这里,宁安堂不能去,那里是你哥哥的卧房,你去的话不合适呢,别人会说你闲话的」,林黛玉再次摸了摸她的头顶。
「嗯!」
探春用力的点了点头,捧着书信高兴道:「林嫂子,哥哥给环儿起了一个表字,叫鼎臣,扛鼎人物的鼎,朝廷重臣的臣,太好听了,寓意也好。」
贾环一直都是她最大的牵挂,见他走上了正途,自是欣慰到不行,林黛玉笑道:「瑜儿在信里和我说,你弟弟这次立下了几分功劳,打算力保他一个爵位,大了不敢说,三等男是跑不掉的,这个爵位虽是最低的,但也是爵位啊,能传三代,以这个为基础,只要他再接再厉,将来只会越来越高,也许再过个十几二十年,封侯都有可能呢。」
探春扑进林黛玉的怀里,哽咽着说道:「林嫂子,你和哥哥对我们姐弟俩这么好,却叫我该如何报答你们。」
「你能平安喜乐的生活,就是对我们最大最好的报答,我和你哥哥想看着你从青丝到华发,从豆蔻到期颐,二姐姐,四妹妹,还有刚出生的五妹妹,我们守在一起,彼此照顾,彼此扶持,快快乐乐,无忧无虑的过完这一生。」
......
梦坡斋。
贾政确实是抱了必死之意,除了贾宝玉的恶贯满盈,贾母的溺爱不明,老来得女也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奈何年老体衰,行动迟缓,不似少年般迅捷,他刚作势要去撞墙就被清客们抱住了,贾母心疼贾宝玉,也心疼小儿子,见他要寻死,哪里还顾得上斥责他要用绳子勒死贾宝玉的举措。
「政儿,有什么话不能坐下来好好说,你这么大的人还觅死觅活的,传出去也不怕人家笑话,你要是死了,宝玉该怎么办?官府会说你是被他活活逼死的,这是弑父的大罪,是要砍头的。」
贾政一如乞人般席地而坐,一双老眼暗淡无光,盯着盖碗的尸体,含糊不清的说着什么,清客们存在的意义在这种时候就体现出来了,他们七嘴八舌的安慰着他们的东家,王作梅说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」,詹光说「世兄还是少年心性,心智尚未成熟,只要世翁日后多加教诲,他年必将是一鸣惊人。」
他失魂落魄的走到书案前,落笔写了几行字,从抽屉里取出一盒印泥,在他的名字上按了指印,然后走到贾母身边坐下,捏着贾宝玉的大拇指,沾了沾印泥,在贾宝玉的名字上按了指印。
贾母大字不识一箩筐,但用脚趾头想就知道宣纸上写的是什么,她一把抢了过来,将其撕成了碎片,贾政默不作声,走到书案前落笔继续
写。
「政儿,你疯了吗!你是要逼宝玉去死啊,虎毒还不食子,你怎么能这样的心狠!这件事是我一时糊涂,不关他的事,你打也打了,骂也骂了,还差点把他勒死,你到底还想怎么样!」
贾政惨笑道:「老太太,您若想让儿子活,就让儿子和他断绝父子关系,他将来是生是死,是荣是辱,和儿子再也没有丝毫的干系,他犯了罪,自有族法和国法来处罚他,儿子明天就回金陵老宅,再也不回京城,儿子没脸再面对瑜儿和宗祠里的列祖列宗。」
贾母流泪道:「政儿,你妹妹走了,你大哥也走了,我生的三个子女里只剩下你一个了,你可不能不孝啊。」
贾政沉默了许久,开口道:「老太太,分家吧,二房该搬出去了,早搬出去早清净,就不会再有这种恶事了。」
见他妥协,贾母放下心来,不敢再去激他,连忙道:「分分分,只要你不和宝玉断绝父子关系,也不回金陵祖宅住,你无论说什么我都答应你。」
「好,今天就搬,儿子、宝玉、小儿媳妇、周氏、赵氏、玻璃母女俩、翡翠全搬走,三姑娘不走,瑜儿说过哪怕是分了家,她也得留在西府里过,兰儿住在东府,他也不动,大儿媳妇留下来伺候您,至于环哥儿,今年不小了,让他和琮哥儿一样出府另过去吧。」
贾母试探道:「要不等瑜哥儿回来再说?毕竟他是族长,这种大事着实应该由他来主持,那样才符合习俗。」
贾政摇头道:「不必,事急从权,他不知何时才能回来,不能再等了。」
「好,就搬到赖家的宅子吧,这宅子本来就是留给你们父子俩的,离西府只隔着两条街,随时都能回...」
贾母话还没有说完,贾政便打断道:「老太太,我们不配住这么大的宅子,这座宅子还是留给琮哥儿吧,我们在后街随便租赁一套,够住就行了。」
「那不行,这件事我做主了,谅你那侄子也不会说什么,一套宅子而已,他好意思不撒手吗,你们要是出去租地方住,我这张老脸还往哪里搁!」
贾政不再强求,只得应下,贾母接着道:「我原本是想让爵位归大房,资产归二房,谁知...算了,不说这个了,我手头上有十二万五千四百两银子,一半是这些年攒的体己,一半是你父亲留给我的,我把零头留下,剩下的你全拿走,再分四间商铺和四个田庄给你们,这些加起来一年有大几千两的进项,够你们吃好喝好了,我再让探丫头匀几十个下人过去伺候,你看行不行?」
「老太太,这笔银子儿子不能收,我们欠瑜儿的五万两银子还没还,外甥女那一百二十八抬嫁妆也还没补上,前者还好说,后者却是不能再拖了啊,瑜儿这次班师回朝差不多就要和外甥女完婚了,到时候我们要是凑不齐这些抬嫁妆,该如何和他们交待?我们做长辈的不好失信于晚辈,依儿子看,还是先把亏欠的嫁妆还上,其它的再慢慢还,亲兄弟明算账,这是立家之本,儿子每个月有俸禄,王氏积攒的那些体己也都在儿子手里,足够我们日常支用了。」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