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时,从外面跑进一个老妇人,抱着小儿哭的涕泪横流:“张大夫,救救我孙儿。” 这老妇人怀里的小儿,年龄不过七岁,面部有些浮肿。此时哭闹着喊头痛。 张若阳放下医书,认真看了看小儿面色,心中已有猜想。 他神色温和的问道:“这两日他大小便如何,有没有呕吐的症状?” 老妇人哀泣的说道:“昨日开始一直拉稀水,没怎么尿,总是说想喝水,喝了又吐。” 张若阳点点头,伸手摸了摸患儿的额头,又定住患儿手臂寸关尺三部,开始脉诊。 张芩见此便脉诊另一只手,过了一会儿,两人互换了手,都得出了结论。 四诊合参,张若阳在旁边的纸上写病案。又问张芩道:“你可有看出是什么病症来?” 张芩听到父亲问话,脱口而出:“水逆之证。” 张若阳认可的点了点头:“可知怎么治疗?” 这问题难不倒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张芩,她道:“治则温胃化饮,利水渗湿,可用五苓散主之,酌加半夏陈皮降逆和胃,并行其气。” 张若阳微微笑了下,将手中药方给了学徒小杨。温和的看着妇人说道:“方才所说可有听清?我开了五剂药,等会儿会令人文火熬煮,且先服下两剂再走。” 妇人闻言忙点头,连声感谢,站在旁边的小杨不耐的催促:“好了,快去交费,别在这里墨迹。” 张芩眉头一皱看着小杨,直言道:“小杨,不能这个态度对病人。” 小杨表情僵在脸上,半响梗着声音说道:“知道了。” 医馆煎药房开始工作,随着第一个病人的就诊,陆陆续续也开始有其他人来到馆内就医。 坊间有不信任张若阳的人,自然也有相信他医术和为人的人,虽然相对来说要更少一些。却也比张芩预料的情况要好出许多。 总算不至于无人问津,张芩心中松了一口气。 又挂念着今天要找李大牛要债对峙的事情,便同张若阳说了一声后,招呼了几个帮工和学徒,带着扁担木棍一起出门去了。 一行人到了李大牛居住的街巷。敲门始终没有人回应。几个人干脆撞开了门。 却只在屋子里看到一些破烂酒罐子,整个屋子里都是一股恶臭。 第(2/3)页